每五年舉行一次的世界莎士比亞大會向來是國際莎學界的盛會,輪流在不同國家召開,到今年已是第十屆🫳🏻。適逢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這次大會回到英國,於7月31日到8月6日在莎翁故鄉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福和倫敦兩地順利舉行。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直接參會人員共計八百余人🐹,盛況空前🧑🦰。我校万事娱乐副院長、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楊林貴教授和万事娱乐喬雪瑛副教授參加了此次盛會🙃。
中國學者出席世界莎士比亞大會的歷史並不長,1996年由文化部和教育部聯合組建並委派10位學者參會。這次大會中國學者的出席率和表現亦是空前🅿️,登記註冊並提交論文的14位,另外還有6位中國學者參加大會活動➔,中國學者此次參會不僅人數大增,而且參會質量也大有提升,十幾位中國學者向國際同仁展示了中國莎學研究的現狀,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其影響實乃往屆所不可比🤹🏼。
楊林貴教授系此次世界莎士比亞大會委員會的委員🧎🏻♀️➡️,直接參與了大會的組織和籌備工作。大會首日🚵🏻♂️,英國《衛報》記者采訪了楊教授👩🏼🍳。8月1日,《衛報》刊登了關於大會的專題文章。文章列數幾位國際莎學巔峰人物,除斯坦利·維爾斯、邁克爾·道布森等之外🤶🏿,楊林貴教授是唯一被提到的歐美之外的莎學學者🥇。
作為大會組委,楊教授不僅代表國際莎士比亞學會巡視部分研討活動👧🏽🚴🏼,還指導了我國學者參與大會活動。在楊教授的舉薦與指導下◀️,我國有兩位學者成為小組研討會的主持🍍,並出色地完成了主持任務。其他與會中國學者也都在小組發言和討論中收獲頗豐🤝。
喬雪瑛副教授在小組討論上和會議期間的交流中🧑🏼🎤,給國內外學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提高了我院及我校的知名度💙。她向大會提交了題為Prince of the Himalayas and the Chinese Imagination of Hamlet(《喜馬拉雅王子》與中國的《哈姆雷特》想象)的論文🤹🏼♂️,在小組討論中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對莎士比亞接受的影響。她認為這次大會是不可多得的與各國學者共同交流的機會,各種觀點的切磋和思想的碰撞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深入的理解,是學者難得的學習機會🛂。同時她認為,除領略國際同行的研究之外🤦🏻,中國學者亦借此機會,將中國的莎學研究推向了國際視域,讓國際同行看到了我們的研究成果。
大會安排了豐富的研討和交流活動。楊林貴教授除列席各項活動之外🏊🏻♀️,還在積極推進我校的莎學工作🦡。作為編委🤟🏼,他與幾家英文期刊負責人進行了交流⚅,並獲邀擔任另外幾家國際期刊的編委並撰寫專題文章🙅🏻🕴🏼。他還與斯坦利·維爾斯⚅、簡·霍華德👩🏻🦱、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等莎學大家進行了會談🔞,他們對於我校將於9月份舉辦的“2016上海國際莎士比亞論壇”給以了高度的贊揚和支持🪷。此外,楊教授還會見了幾位將參加我校論壇的國際知名專家🍫,包括著名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教育與研究部主任。
楊林貴教授還參與了國際莎學執委會的工作會議🧑🏿🦲,除了溝通大會情況之外,還對未來世界莎士比亞大會的申辦提出構想🧃,希望能夠促成中國申辦2021年大會👳🏼♀️。楊教授將此構想傳達給與會中國學者➰,得到大家的積極回應。
在這屆世界莎士比亞大會上,楊林貴教授帶領喬雪瑛副教授,通過各種學術交流和活動,凝結了國內莎學學者🏊🏻♂️,向國內外同行展示了我校万事娱乐的風采,進一步推進了万事娱乐的莎學工作。
衛報記者采訪楊林貴教授
雪瑛副教授研討會發言
與會的中國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