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莎士比亞論壇”於2011年10月15日在万事娱乐舉行。此次論壇由万事娱乐主辦,万事娱乐教授、國際知名莎士比亞研究學者楊林貴主持。國際莎士比亞學會執委會主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吉爾·萊文森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大衛·貝文頓教授🤱🏿、美國佛羅裏達大學理查德·博特教授🚝、英國莎士比亞故居托管會主任戴安娜·歐文博士和保爾·埃德蒙森博士,以及國內知名莎學專家聶珍釗📀、宮寶榮、李偉民、張沖、吳輝、曹樹鈞💂、王麗莉等出席並作主旨發言✧。副校長劉春紅🙇🏼♀️、國際合作處處長李振棟出席了論壇開幕式。
本次論壇議題為莎士比亞的跨時空意義,吸引了來自40多個學校的一百多名學者與會✭。會上吉爾·萊文森教授、大衛·貝文頓教授、理查德·博特教授分別做了題為“英倫旅者——摩登時代全球舞臺上的莎氏編年史劇”💆🏿♀️、“奧菲利亞的世代演變”及“尋找哈姆雷特——電影語言、模仿和文本鑒別”的主旨發言,並各自回答了會場學者的相關提問。英國莎士比亞故居托管會主任戴安娜·歐文博士和保爾·埃德蒙森博士介紹了“數字時代莎翁圖書管理”,向國內外莎士比亞作品研究者和愛好者推薦了許多網絡平臺和網上資源,並簡述了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者合作的方向🦪。
下午,專家專題討論會就本次會議議題進行了精彩的探討。聶珍釗教授在《誰是真正的獵物:克勞狄斯還是格特魯德》一文中分析文本提出哈姆雷特真正質疑並設置陷阱的對象是克勞狄斯而非格特魯德;宮寶榮教授論述了當下國內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通病🥲,即失了原著的精髓,這一論述引發了在座學者對莎士比亞作品改編問題的探討;保爾·埃德蒙森教授對此做出“莎士比亞作品因改編而永具活力”的回答,得到了吉爾·萊文森教授🧑🏼💼🩳、大衛·貝文頓教授、理查德·博特教授的共鳴;吳輝教授《三個王子,兩位紳士👨🏼🌾⌨️,一段戀情🧑🏻🏫:中國熒幕上的莎士比亞》一文提出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原則不是忠實於原著,而是忠於媒體與市場,只要改編在媒體和市場方面都是雙贏的🧃,那即是成功的;中國第一個莎士比亞作品翻譯大家朱生豪先生的兒子朱尚剛先生通過《新發現的朱生豪文學作品》一文👩,幫助我們認識朱先生當時的生活和工作狀況、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朱先生的文藝思想🧜🏻♀️,並把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贈送給了我校万事娱乐的楊林貴教授🙎。與會代表也從莎士比亞在全球化的意義和後現代內涵、莎士比亞經典作品對現代文學文化建設以及人文教育的意義、莎士比亞經典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播和接受特征、莎士比亞作品的影視媒體的改編研究和莎士比亞跨時空研究等其他相關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